【中國環保在線 環境監測】從2017年政府的一系列行動來看,我國鐵腕治污的決心分外清晰。這是環境監測市場發展的前提,而隨著各項行動的落實,項目的建設,行業需求仍將增加。在朝著全國監測網絡覆蓋目標邁進之際,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產業也迎來了里程碑式的發展機遇。
《關于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以及《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都已經通過審議,將我國環境監測領域發展再推上一個臺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環境監測要迎來大爆發時期。
政策大環境表明,我國環保行業已經開始從“被動限排”向著“主動治污”方向邁進。這是一種質的飛躍,也代表著政府“鐵腕治污”的決心。自2017年伊始,各種環保大動作不斷。兩會政府報告頻現環保身影,大規模中央環保督查行動開啟,環評制度縱深推進,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提前落地……
每一個環保大事件的背后都彰顯著,我國改善環境質量的決心,環境監測需求因此變得更加迫切。從環保稅征收,污染物數值變化到環境污染整治成果驗收,各個環節都離不開環境監測和檢測數據。我國環境保護的決心是空前的,這為環境監測帶來了里程碑式的發展機遇。
由于環境監測對于環保事業的重要性,我國早就開始積極部署相關行動。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數量不斷攀升,“國控點”網絡基本搭建完成就是最直觀的表現。接下來,“省控點”的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具體來看,水和大氣環境的國家監測網絡體系已經基本建成,土壤監測已經布設了2萬億個基礎點位,預計2020年前會組建完成。
以點窺面,我國近岸環境質量監測行動也有不小的進展。5月,“500噸級近岸環境監測船項目”的首艘船舶“中國海監201”下水,該項目是國家海洋局加強海洋環境監視監測系統能力建設的重要舉措。緊接著,“中國海監301”以及“中國海監205”和“中國海監303”也開始了水下工作,為提升近岸海洋環境監測保障能力再添助力。
隨著市場對環境監測需求的增長,環境監測設備和環境監測服務領域都迎來了發展高峰時期。環境監測行業是否能保持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技術應用。我國已經開始有機結合環境監測和大數據服務,保障行業有效監管,高效運行以及長期穩定。國家環保部信息中心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應用(一期)建設項目通過終驗,正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小步。
在全國聯網、互聯互通、通存通取技術基礎上,該項目建立了全國統一的數據傳輸機制和數據庫,全面提升國家對各級環境監測站的數據獲取能力。通過這種科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優勢,生態環境監測正在形成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網”,釋放更廣闊的設備和服務需求。
縱然,這只是環境監測市場形勢的冰山一角。但是,作為一個政策導向型產業,環境監測市場的機遇確實是不言而喻。得益于國家治污的決心,已經或即將展開的行動,還有構建全國監測網的最終目標,市場潛力爆發正當時。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